一个城市的历史建筑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近日,我市向社会公布第四批柳州历史建筑,共有6处,分别是:柳州饭店旧建筑群、钢军亭、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办公楼、柳州地委礼堂、柳钢铁路运输公司建筑群、小南路民居群。
★ 柳州饭店旧建筑群(包括2、3号楼;柳州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
柳州饭店是柳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接待基地,素有“柳州国宾馆”之美誉。曾先后接待过周恩来、邓小平、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 锦涛、吴 邦国、温 家宝、李 克强等党和*****,以及知名人士李宗仁、胡志明等多批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
★ 钢军亭
钢军亭是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在北伐战争(1926-1927年)中屡建奇功而造,是新桂系**留在柳州的标志性遗迹。1934年,为纪念北伐战争中第七军的战绩,时任七军军长廖磊特雇上海有名的制造商立此亭,题额“钢军亭”。1945年,日军撤离柳州时大肆纵火破坏,鱼峰山亦不能幸免,钢军亭却因异常坚固而犹存至今。
文革期间,由于“破四旧”,将钢军亭的宝顶被破坏。
★ 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办公楼
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原柳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是一个集科研、推广、应用、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院所。成立于1926年11月25日,前身是位于柳州市羊角山一带的“柳江农林试验场”,由于频受洪灾,于1935年冬搬迁至沙塘至今,2006年5月正式更名为“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抗战时期,柳州是战时后方,沙塘的“广西农事试验场为广西全省* 高的农业研究机关”,人才荟萃,成果卓著,曾有南方“农都”的美称。
★ 柳州地委礼堂
柳州地委礼堂主要以砖混结构为主,中西结合的外部形式,入口处采用中式悬山顶和西式混合柱式相结合,主体建筑采用中式的砖瓦结合形式,左边为仿六角亭形式建造的中式亭台,建筑整体平稳端庄。
在当时由于柳州市一直没有一个市直机关开会的合适场地,大多借用柳州地委礼堂使用。因此地委礼堂作为市直机关作为重要的会议中心,见证了柳州地区众多的会议、决策的产生。
★ 柳钢铁路运输公司建筑群
广西柳州钢铁公司建筑内部主要以钢结构为主,外墙红砖砌筑加以抹灰处理,多采用硬山顶上覆青瓦,部分厂房用蓝色的彩钢板覆盖。层数多为一层。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始建于1958年,柳钢运输公司为1971年由武汉钢铁设计院柳钢设计组设计,拟列入历史建筑为相连的两间,为典型的工业大跨度建筑:一个为专修机车车头的机车库,一个为专修车辆的车辆库,建筑面积共约4400㎡。
建筑现存整体风貌保存较好,外立面与结构均保留完整,现状作为检修厂区的机车一直使用。
★ 小南路民居群
该民居群主要以砖混结构为主,中西结合的外部形式,外墙为中式青砖砌筑,柱子采用方正的西方柱式,并依照西方建筑形式在一层构建贯通柱廊,屋顶也是中国古典屋顶形式和西方花式图案相结合,主楼五层,副楼二至三层。
小南路民居群为柳州较少的能完整保留下来的骑楼街,对柳州的民居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具有的历史价值与地域特色。
我市前三批历史建筑名单如下:
首批(15处):
柳州铁桥、钟宅、中山西路骑楼群、曙光西路民居建筑、柳江大桥、柳州电灯公司旧址、中共桂柳区工委驻地旧址、小南路后街建筑群、柳铁中心医院旧楼、柳铁工人文化宫、鸡喇碉堡群、市工人疗养院旧址、蟠龙山工业供水设施、广西林校旧建筑群、柳州畜牧兽医学校老校舍。
第二批(17处):
柳铁一中原印刷厂(铁一中教室)、原柳州铁路印刷厂、柳州消防队望火楼、屏山小学1号教学楼、三中路66号柳州市委礼堂、雒容中山街民居群、沙塘村罗氏大院、原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鹧鸪江校区礼堂、柳州市新圩贮木厂旧苏式建筑、原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大楼、广西机电技师学院教学大楼、石碑坪垦区城堡建筑群、雒容大桥、太平西街56号民居以及城中水厂、柳东水厂、柳南水厂取水塔及取水泵房。
第三批(13处):
柳州市空气压缩机厂老厂区工业厂房、柳空影剧院(柳空剧场)、柳州市空气压缩机厂老宿舍、柳钢凤凰巷老宿舍区、柳州市造漆厂旧生产区工业厂房、柳州市红星影剧院、罗池路东一巷3号民居、雒容镇中山街西门桥、雒容铁桥、雒容镇莫道江石拱桥、原柳州市印刷厂托儿所、原曙光小学教学楼、柳州军分区羊角山干休所老建筑群。
(免责申明:本文为转载,对于本文内容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更好地传播信息,别无他用,如涉及侵权,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