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宁8月29日电 (记者庞革平)8月29日上午,广西南宁市举行“一枚公章管审批”启动仪式,27个市直部门49枚行政审批专用章被放入回收柜,并贴上写有当天日期的封条。这意味着之前分散在27个市直部门的184项行政许可事项今后将全 部划转南宁市行政审批局,由原来的多枚印章管审批变成了一枚公章管审批,群众办事真正实现“进一个门、盖一个章、办所有事”。至此,“一个部门,一枚公章管审批”的全新审批模式在南宁正式启动。
近年来,在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的探索创新中,南宁市摸索出一套以“一张网、三步曲、五个点”为主要内容的南宁审批体制改革“135战略布局”,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改革后,2017年1-8月南宁新登记市场主体69025户,日均诞生市场主体达309户,为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审批时限提速78%
在南宁市“135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中,“1”是打造打造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一体化政务服务网络。截至2015年12月31日,南宁市5县7城区123个乡镇(街道)、1693个村(社区)全部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基层政务服务****覆盖,并将行政服务、社会服务、法律服务、社区服务等事项统一纳入当地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集中办理,真正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
“3”则是分三步逐步实现审批体制瘦身。其中,**步为审批职能归并,压缩审批环节,推进“三集中三到位”。2013年以来,南宁市实行市、县区审批职能部门成建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审批事项、审批职能、审批人员向政务服务中心“三集中”,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到位,对窗口审批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三到位”。各进驻部门的受理权、审核权、协调权、制证权、送达权等授权率达****,现场审批办结权的授权率达90%以上。
第 二步为,实施审管分离,减少审批层级。目前,南宁市级承担审批职能的机构由136个减少到46个,做到“审批不出政务服务中心”,各进驻部门承诺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减少78%,审批时限的承诺办结提速达78%,起到了“瘦身增效”的作用。
第 三步为精简审批部门,探索成立行政审批局。2014年12月26日,广西首 个行政审批局——南宁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正式成立。审批部门由21个精简到1个;工业项目审批流程从14个环节缩减到4个环节,审批时限从306个工作日减少至25个工作日;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审批环节从21个减少到3个环节,审批时限从330个工作日减少至25个工作日。在经开区试点的基础上,南宁高新区、广西东盟-经开区相继成立行政审批局。2015年12月28日,南宁市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成立。
“互联网+”助力政务办理线上线下融合,解决办事“痛点”
“5”则是聚焦政务办理中比较难的“五个点”,让群众快办事、好办事、办成事。
5个获得解决的难点中,第 一个点是创新企业投资项目“容缺后补”制度,出台《南宁市政务服务中心企业投资项目“容缺后补”制度(试行)》,对涉及企业投资项目的11个部门83项非主审要件事项共208项材料实行“容缺后补”缺项受理,实行非主审要件缺项受理和审批。截至目前,已办理“缺项受理”事项6269件,企业办理时限平均缩短10个工作日以上。
第 二个点是推行服务事项“零跑腿”办理,疏通窗口服务顽疾“堵点”。2017年以来,南宁市梳理137项服务事项实施不见面审批,企业或群众仅需登录“南宁市网上审批大厅”,根据所要办理的事项进行申请,在通过网上预审批通过后,接着将书面材料邮寄到市政务服务大厅,待其申请通过了行政许可登记后,再通过邮寄的方式把批件(证照)寄回给企业或群众,实现了企业或群众足不出户完成了想要办成的事情,让大家切实感受了“互联网+”的便捷与高效。
第 三个点是推进重大项目并联审批,根治审批时限冗长“痛点”。南宁市将重大项目“串联式”审批变为“并联式”审批,由多部门逐个“接力跑”转变为多部门联合“齐步跑”,并将企业投资重大项目审批流程整合为用地审批、项目核准和备案、**审批、招标报建和施工许可、竣工验收5个阶段,每个阶段明确一个牵头部门综合受理、统一反馈,总审批时限缩短到50个工作日以内。将工业项目建设审批从16个环节调整为立项**、设计报建、竣工验收3个阶段,总审批时限缩减到30个工作日以内,项目审批实现提速增效。
第 四个点是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全天候网上审批服务平台,消除政务服务渠道“盲点”。2015年9月,南宁市建成集信息公开、便民服务、网上审批、效能监察等功能于一体的南宁市网上审批大厅系统,实现政务服务24小时在线。2016年6月,开通“手机APP”网上办事模块,市民利用智能手机就可登陆南宁市网上审批大厅查询或申报事项。此外,南宁市还大力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引导实体政务大厅服务向网上服务大厅延伸。截至目前,43个市直部门的489项政务服务事项可进行线上申报与预审,占事项总数的65%。
第 五个点是探索改革创新性与合法性的有机结合,打通法律支撑空白“断点”。南宁市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相关规定和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以及自治区政府文件的精神,在全国省会政府审批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中,成为首 家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合法性的省会城市。2017年3月,研究出台《南宁市行政审批局实施行政许可与监管协调联动办法(试行)》(南府办[2017]18号)文件,**为审批改革探索出台规范性文件。为解决审批法律主体地位、审批上的衔接问题,初步完成《南宁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起草,持续探索审批制度改革地方性立法,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
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比改革前增长48.96%
南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得市场活力得以充分激发。改革前,截止2014年2月28日,南宁市共登记市场主体户数364211户;改革后,至2017年8月15日,全市实有市场主体543394户,比改革前增长48.96%;其中,2017年1-8月,南宁市新登记市场主体69025户,同比增长5.2%,创造就业超过10万人,日均诞生市场主体达309户,为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南宁已成为“浙商***投资城市”、“中国* 佳粤商投资城市”、“苏商* 佳投资环境首 选城市”,企业对南宁投资环境整体满意度连续四年排广西首 位。(免责申明:本文为转载,对于本文内容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更好地传播信息,别无他用,如涉及侵权,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