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智慧居住区越来越成为市场和行业关注的焦点,也带来了万亿级的蓝海市场。但从目前全国实际情况来看,虽有众多品牌房企和科技巨头抢滩布局该领域,但由于一直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智慧居住区建设一直存在标准不统一、系统不兼容、鱼目混杂等问题。
鉴于此,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8年3月批准组建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慧居住区分技术委员会(SAC/TC426 SC1)(简称“全国智标委智慧居住区分技术委员会”)。5月19日,在全国智标委、中国建设报社、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等单位共同见证下,全国智标委智慧居住区分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对外发布了全国首批智慧居住区建设行业标准建议——《智慧居住区标准白皮书》《智能家居标准白皮书》,首 个“**智慧居住区标准创制基地”也于当日在美的置业挂牌。
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原理事长宋春华表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城市发展实际,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而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智慧居住区建设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确立统一协调、共同遵从的标准,实现各专业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正式成立全国智标委智慧居住区分技术委员会、发布全国首批智慧居住领域行业标准建议,不仅为我国智慧居住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广大消费者购买智慧居住产品提供了权威指引。
“标准化”势在必行
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城市智慧管理,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和其他一系列城市**建设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近年来,智慧居住区建设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智慧社区建设指南》提出,到2020年我国智慧居住区在全国住宅居住社区总量中比例要超过50%。层层政策利好,加上模式创新、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智慧居住区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的势头。
但同时,因行业标准的缺失,加上大量并不具备产业基础企业的过度参与,也使我国的智慧居住区建设面临着一些与其它**类似的问题和挑战。《智慧居住区标准白皮书》总结指出,目前的智慧居住区建设实践普遍存在单一系统智能化、单产品切入、线上与线下相互脱节、与大数据没有关联等缺陷,无法真正带给居住人群一体化智能生活体验。许多智慧居住配套产品往往由不同的公司生产,造成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相互排斥,形成了一个个孤立、分散的“技术与信息孤岛”。
(免责申明:本文为转载,对于本文内容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仅为更好地传播信息,别无他用,如涉及侵权,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