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保监会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始终保持整治金融市场乱象的高压态势,持续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从严打击重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严监管态势不减。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8月29日,年内银保监会网站共公布罚单2491张。其中,银保监会机关公布罚单9张,银保监局本级公布罚单936张,银保监分局本级公布罚单1546张。
就银行业而言,从罚单来看,涉房贷款仍是今年以来监管的重中之重。也印证了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今年2月份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的房地产金融是下一阶段监管紧盯的几个重要风险领域之一。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近期“吃”的一张巨额罚单或许可以看作是监管重点的缩影。8月9日,银保监会机关公布对某商业银行的处罚信息,该银行共涉及13项违规,包括未按规定提供报表且逾期未改正;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条件;贷后管理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未将房地产企业贷款计入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等。该银行被没收违法所得33.67万元,罚款2190万元,合计2223.67万元,刷新了今年银行业的罚单纪录。
处罚该行的原因如涉嫌违法发放贷款、内控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被挪用等,也是年内其他银行领罚的主要原因。值得关注的是,该行受罚的原因中有多项涉及房贷违规。从今年整体情况来看,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是处罚“重灾区”,包括“违规向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房地产信贷管理不严格”等,国有大行、城商行、股份制银行等均有涉及。如7月5日,宁波银保监局就一口气公布了20多张涉房业务罚单,其中,多家银行的宁波分行均因“住房按揭贷款管理不规范”,收到20万元-50万元不等罚单,多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或(并)罚款。
为严厉查处各种将资金通过挪用、转道等方式流入房地产行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近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19年银行机构房地产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32个城市,重点检查银行在开发性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等四大领域的房地产业务,尤其将对银行通过表外、同业等渠道“输血”房地产市场的违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
据《证券日报》
(免责申明:本文为转载,对于本文内容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转载仅为更好地传播信息,别无他用,如涉及侵权,请尽快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